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工业遗存再利用,新与旧的完美融合

发表于2016-07-28

西安作为内陆城市,解放之前建立的工业屈指可数,能够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。与此同时,时代


飞速发展,那些曾经大放异彩、象征着城市发展标签的工业遗存建筑,在城市不断的翻新中渐行渐远


于是,怀念旧物的城市人,在摸索中创造出惊喜的创新,寻找着新与旧的平衡点:一座座遗址建筑的


二次重生,让城市的性格重焕光彩,同时产生了一种叫文化的部分,让传承带着美意流传。


贾平凹文学艺术馆:将书卷气重新整理

贾平凹文学艺术馆的旧址,是文革期间工农兵学员为学校建造的印刷厂车间。一座普通的二层旧建筑


,粗糙的青砖瓦、坎坷不平的屋顶,并无美观可言。

经过改造后,建筑变为展览、交流的诗性空间。每天不同时段,设计者记录阳光投进建筑的光影,用


灵感加以叠加,创造出一条富有韵味的光景走廊,为古旧的老楼带来了诗意的气质,也让钢架、玻璃


、混凝土这些新的元素与老建筑的清水砖完美融合。


大华·1935:曾经的大工业,现在的小剧场

走进现在的大华·1935,浓浓的工业气息里夹杂着鲜活的味道扑面而来。这里最大程度地将原有建筑


岁月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,锯齿形采光窗屋顶、钢三角结构厂房等,配以时尚和新型的材料,打造


出别具一格的大华博物馆、小剧场、美食、购物街区。

大华·1935的创新,不仅是改造一所建筑,更是打造了另一种闲适生活的格调和意境:古旧的建筑与


时尚浑然一体,但又很好地完成了空间的转换,材质多而不乱,令人舒心。


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分校:老钢厂的新生机

作为曾经辉煌、而今衰败盘桓在废弃边缘的老钢厂,陕钢厂命运的改变,发生在被规划为西安建筑科


技大学华清分校之后。

大空间的车间,分别被改建成两栋教学楼、图书馆、学生活动中心,人们完美地保留和修复了建筑的


内部结构与空间,只对外立面进行了别有新意的改造。厂区曾经废弃的工业设施、零件等,作为校园


里的艺术装饰品而存在,与发行之后的老建筑相依相伴,让深厚的工业气息始终在思绪里萦绕不绝。


紫薇·东进:保留遗失的美好

工业遗存的再利用,不仅体现在文学艺术馆、创意艺术区和特色学府上,还包括创意住宅区的设计和


建造。

1951年在大明宫核心区域内创办的号称全亚洲最大的西安市水泥制管厂,已经湮没在岁月的洪荒中。


而当年的苏式礼堂、火车头、铁轨……依旧在原处守望岁月,当它们艳丽的外表被时光腐蚀殆尽的时


候,紫薇·东进却将它们修缮、封存、重展过去的辉煌,焕发出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人文之光。

新的工业文明带给人们洁净的城市生活,而旧有的工业文明则可以带给人们巨大的人文享受。紫薇·


东进让人们在享受最现代的居住方式的同时,仍旧保留中国的传统,这种保护是紫薇·东进送给时代


的别样温柔。

这是赋予曾经建筑的时尚风貌,也是尊重大众生活方式的共识,更是居住与环境的和谐统一。


最后附上周的这张长图:

↓↓↓



查看更多精彩图片>>

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