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新闻:西安楼市2007年岁末大盘点系列报道之"揭黑篇"

发表于2007-12-13
外埠房企让西安人见识大品牌

跑马圈地宣传炒作摇号收排号费

目前,西安已成为外地房产巨头重兵抢占的战略要地,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地房产品牌陆续进入西安。他们的到来极大提升了西安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水平。2006年进入西安的中新集团首次在西安 灞生态区开发了“ 灞半岛”项目;香港浪湖国际有限公司在曲江新区开发的“钻石半岛”项目等一些外来品牌,带给西安的是什么?

一位西安市民评价说,外埠品牌的进入应该在楼盘品质、人居环境、物业服务,诚信经营等方面比本土房产品牌更优秀,但实际上却令人非常失望,以至于出现消费者的直接抗衡。像他们策划出的连夜排队买房,显得房子不愁卖的现象,为涨价找到了“理由”,极大地拉动的西安的房价,另一方面是外埠品牌喜好的大肆宣传,给市场一种财大气粗、招摇过市、不把本土品牌放在眼里的印象,这让本土品牌地产和西安市民感受颇深。
发表于2007-12-13
中新集团开发建设的“浐灞半岛”广告宣传上号称销售 “创纪录神话”、“中国楼市发展史上新奇迹”等,被消费者指责涉嫌捂盘惜售和人为炒作,随之又被主管部门叫停销售。西安广大市民纷纷指责中新·浐灞半岛如此售楼纯属蒙人。之后《阳光报》报道的《中新·浐灞半岛选房押金退还难引发争议》又引起市民的更多质疑。其收取选房押金的依据及目的是什么?若目的与行为南辕北辙,是否算得上是欺诈?对这种行为,公安机关是否应当介入?押金的性质是什么?在销售火热的情况下,开发商为什么还要收押金?我订购的是什么?应该是商家诚信吧?那么商家欺诈应承担什么后果?若其是一种物的担保,那么所有权应该还是客户,其占用其间所得的利息,是否应当归还原物权人,至少也应当收缴吧?此事不仅仅是民事纠纷,公安机关应当介入调查,商家自以为在打擦边球,玩得过火了。
发表于2007-12-13
外埠品牌大规模进入西安市场的时候正是全国房价趋于明显的阶段,大规模购房的需求,他们抢滩占地圈走西安的黄金地段,疯狂宣传,哄抬房价,而也是在这种情况下,外埠品牌全新的项目营销方式带给西安房地产市场一次全新的认识,在这种营销方式下,市场出现开盘场场爆满的情形。本土地产企业一位负责人说,这种方式无疑让消费者对外埠开发商又爱又恨,从客观角度讲,正是这些营销方式的出现,使市场出现虚假繁荣,价格也在不停地上涨着。“外埠品牌卷钱可立即走人,无所谓质量,能敷衍就敷衍,而本土品牌毕竟要长期扎根在此,并且由于品牌的不响亮,即使有问题,也引不起市场的注意。外埠品牌在形象方面付出了很大代价,但实际是这种付出与效果出现严重偏差。”
发表于2007-12-13
本土地产品牌开发商很直接地指出,“外埠开发商对服务质量的保证及不遵守承诺,往往玩起概念和文字游戏,对买了房的人来说,无诚信可言。比如绿化面积、供热、车库、学校等配套设施,往往说一套做一套,消费者提出的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,拖延、耍赖、置之不理、态度恶劣等情况屡见不鲜,被消费者称为“多变脸”。外埠品牌应该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更要起积极带头作用,应不断在诚信经营品牌,保证质量和后期服务上下工夫,否则,外埠品牌会被西安人民所指责并痛恨到底的”。
发表于2007-12-13
虚假宣传的还有西安曲江新区所辖的、发展商是香港浪湖国际有限公司的“钻石半岛”项目。遭到《阳光报》多次报道后,曲江新区管委会向本报致函表示,报道基本属实,将对辖区的“钻石半岛”虚假宣传,影响曲江品牌形象一事,配合工商部门查处。
发表于2007-12-13
本报有关“钻石半岛”虚假宣传的报道,也引起了法律界专家学者的关注。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王光运教授向记者表示,为杜绝和减少虚假宣传的损害,工商行政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;同时,消费者也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增强风险防范能力。购房人在不懂的情况下可由专业人士(如律师)帮助或陪同,认真审查开发商和所购房的相关手续和文件,认真进行实地考察,认真签订商品房销售合同书,是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增强风险防范能力,防欺诈,反欺诈的关键所在。

来源:阳光报
发表于2007-12-14
上一页|1|
/1页